3)257.托洛茨基:我来进行军队改革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玛利亚提出一个设想,以当地居民作为线眼。

  这个设想很难实施,因为俄军名声在外,可谓是狼藉不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别说敌军,就连盟友都会刻意提防。

  因此这个设想需要长时间去进行。

  第三,他们没有打歼灭战而是打击溃战。

  最典型的例子还是伏龙芝和布琼尼对追击而来的奥军进行伏击的战役。

  来来回回,凭借他们两万人的兵力,将追击而来的奥军击溃了很多次,但直到结束,第二第三师也同样损失了五千人。要知道,这五千人都是从察里津内培训出来的精英。

  反观奥军,他们被击得溃散而逃,可一旦被他们重新聚集回来,又能组织起一支大规模部队。

  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臂。

  最后得出了总结,如果要打,那就应该以歼灭战为主,尽可能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

  第四个是士兵之间的通讯问题。

  这个时代的单兵通讯几乎为零,士兵小组都会携带着口哨,以便于进行信息联络。

  但是,一旦进入大战场环境内,口哨的声音必然会被炮火声所覆盖。

  最后的冲锋战中,第二军就有很多士兵冲着冲着,然后被大炮炸得头晕目眩,反过来对自己阵地发起冲锋。

  他并不是临时背叛,仅仅是被炸得迷失了方向而已。

  因此,以小组进行作战的士兵,首选需要训练出他们的作战方向感,至少要知道敌人在哪里。

  要不然,他们朝着自己背后乱开枪,一旦打中自己人那这玩笑就开大了。

  而且三三制也要进行改变。

  玛利亚发现,要进行三三制的拷贝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十分困难。

  训练了好几年的三三制,进入战场后还是很难使用出来。

  所以对三三制的改变尤为重要。

  最后他们用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进行改变优化。

  增加人数。

  三人改成了五人、六人,甚至提出将三三制改为三三班制。

  人与人之间的站位不得超过三米,而小组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30米。

  也就是所,要适当的分散兵力密度,并且强调层层推进,交互掩护。

  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纪律。

  俄军的纪律是出了名的拉胯,这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就已经完美的体现出来了,如果不是有第一军坐镇,恐怕会更加恶劣。

  如果单纯是察里津的军队,确实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可一旦进入全国性,那就必须重新考虑如何处理了。

  这场军事总结并没有就此结束,而且留下这么一个内容和任务,并且交代到每一位干部身上。

  不久后,托洛茨基从德国那边回来了。

  而他也参与到这场军事改革运动当中。

  对这场军事改革,托洛茨基表现得比任何人都要积极。

  他甚至认为,如果可以整编出一支听从党指挥的军队,并且军纪严格,深得工农

  请收藏:https://m.bqg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