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章3审_奋斗在开元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思啊?

  难道审定一个案子,还得三审定罪?比后世还多一审,不嫌麻烦吗?

  王昌龄一见谢直双眼中全是迷茫,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不由得大骂:

  “好你个不学无术的混账!

  连‘三审’都不知道就敢在县衙显摆律疏!就你知道不成!?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蠢货!

  真想替你授业师父管教你一番!”

  谢直不干了,老王咱可得说好了,有话说话,把事儿说清楚了,光骂街算什么能耐。

  旁边的张主事一看,生怕谢直再说出什么不好听的来,赶紧拦下了他。

  要说这位张主事也是倒霉,夹杂谢家和刘县令之间里外不是人,刚才还被谢直威胁了一番,吓得他心惊肉跳,生怕谢直把他记恨上。

  结果现在出了这么一个情况,又不涉及到刘县令关注的杨家,那还不上赶着在谢直这卖好,还能等什么?

  张主事也不管谢直对他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陪着笑脸,把“三审”给好好解释了一番。

  谢直听了,无语了。

  原来,唐朝的三审制度,源自秦朝的“三环”制度,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息讼”两字上。

  具体到实际实施呢,基本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你来告状。

  县尉也好,县令也好,听了之后觉得还真得处理这事儿,就告诉你,诬告反坐啊。

  你说是、明白。

  然后人家问,确定告吗?

  你说,确定。

  然后让你明天再来。

  第二天,你来,还是这一套——诬告反坐,明白,确定告吗,确定……明儿见。

  第三天,再来一遍。

  然后才正式进入取证啊、审理之类的司法程序。

  这就叫三审!

  你说闹心不闹心吧!?

  为什么设置这样的程序,就是避免“怒而兴讼”!

  说实话,与其叫“三审”,不如叫“三慎”更好理解,这个程序就告诉你了,告状也得慎重,立案也得慎重!

  谢直上哪知道这个去啊!?《唐律疏议》里面也没写啊!

  再想想王昌龄让他“放下状纸、明日再来”,谢直无奈地发现,好像还真骂错了。

  “放下状纸”,就是告诉你,行,立案了。

  “明日再来”,就是今天算做“一审”,明天继续“二审”,这是什么?这是正是进入了大唐的司法程序!

  我还以为老王不给我立案呢!

  这回可尴尬了!

  谢直愁得直拍脑门子,后悔不迭,也是怪我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十多年前背不下来的诗挨了一顿胖揍,一见着王昌龄就有点压不住火儿啊,嗯,不过,刚才骂得真爽!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现在咋办!?

  还能咋办!?

  赔罪吧。

  谢直很快就认清了现实,一脸尬笑地冲着王昌龄拱了拱手。

  “少府,误会!都是误会!

  只怪小子学艺不精,这才错怪了少府,小子在这儿给您老人家赔礼了,还请少府看在

  请收藏:https://m.bqgg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